卫生部:B型肝炎发病率攀升,勿与他人共用卫生物品。hepatitis B


(吉隆坡28日讯)大马在过去5年的B型肝炎发病率攀升,卫生部提醒民众,勿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物件,如指甲剪、牙刷、剃刀等,以降低感染肝炎的风险。

卫生总监拿督诺希山医生说,上述物件可致伤,病毒从而散播。

在2014年,国内每10万人有12.94人受感染,到了2018年更增至每10万人就有14.52人受感染。

诺希山今天配合2019年世界肝炎日发文告指出,至于C型肝炎,卫生部估计每年接获3000宗新病例;去年有2842宗新病例,发病率是每10万人有8.77人感染C型肝炎。

他指配合C型肝炎,卫生部与相关团体合作在部门旗下的49间医院和63间诊所,推动检验C型肝炎运动。

肝炎病患受促勿捐血,因为可导致血液接受者遭感染;保持安全性行为也能防止疾病传开。

当一个人通过伤口直接接触肝炎患者的血液、共用针筒及进行性行为,将会感染B或C型肝炎。

感染A、B、C、D和E型肝炎病毒,可导致肝衰竭。A和E型肝炎通常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B、C和D型肝炎则带来重病,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以上资讯取自:南洋商报

乙型肝炎(拉丁語:hepatitis B),或称B型肝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肝脏感染。它是一个主要全球卫生问题,可造成慢性感染。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已有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乙肝的保护程度可达98%-100%。预防乙肝感染可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包括发展到慢性病和肝癌。

传播

在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分娩时的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或水平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血液),特别是在生命最初五年从感染幼儿传给未感染幼儿。被母亲感染的婴儿和5岁前获得感染的婴儿发展到慢性感染的情况十分常见。

乙型肝炎也通过针刺伤、纹身、穿刺和接触受感染的血液和体液(如唾液和经血、阴道分泌物和精液)传播。乙型肝炎可能出现性传播,特别是未接种疫苗的男男性行为者和有多个性伴侣或与性工作者存有接触的异性恋者。

在成年阶段获得的感染导致慢性肝炎的病例不到5%,而婴儿和幼儿阶段的感染导致慢性肝炎的病例约为95%。病毒传播也可能在医疗保健场所或由注射吸毒者通过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造成。此外,感染还可能发生在医疗、外科和牙科操作及纹身过程中,或因使用被感染血液污染的剃须刀和其它类似物品造成。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在体外至少存活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侵入那些没有受到疫苗保护者的身体,仍然会引起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平均为75天,但可以从30天到180天不等。该病毒可在感染后30至60天内被检测到,并可持续存在并发展到慢性乙型肝炎。

症状

大多数人在新感染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有些人会出现急性病症,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少数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进而会导致死亡。

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在某些人中造成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脏结痂)或肝癌。

地理分布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和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的乙型肝炎流行率最高,成人感染比例分别达到6.2%和6.1%。在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和世卫组织欧洲区域,普通人群的感染比例估计分别为3.3%、2.0%和1.6%。在世卫组织美洲区域,0.7%的人口受到感染。

哪些人面临慢病风险?

感染转为慢性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被感染时的年龄。染有乙型肝炎病毒的6岁以下儿童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婴儿和儿童:
●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婴儿中有80%-90%转为慢性感染;以及
●在6岁前受到感染的儿童中有30%-50%转为慢性感染。

成年人: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不到5%的人转为慢性感染;以及
●在转为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20%-30%会发展到肝硬化和/或肝癌。

乙肝病毒—艾滋病毒合并感染

约有1%的乙肝病毒感染者(270万人)同时感染艾滋病毒。反过来说,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的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率为7.4%。自2015年以来,世卫组织建议,无论疾病处在哪个阶段,都要对得到艾滋病毒感染诊断的所有人开展治疗。针对艾滋病毒感染推荐使用的一线治疗复方中的替诺福韦(Tenofovir)对乙肝病毒也有治疗效果。

诊断

临床上不可能将乙型肝炎同由其它病毒因子引起的肝炎区分开来。因此,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诊。可用若干血液检测方法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和监测。这些方法还可用来区分急性和慢性感染。

感染乙肝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世卫组织建议对捐献的所有血液进行乙型肝炎检测,以确保血液安全,并防止无意中传给血液制品接受者。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征是存在乙肝表面抗原和免疫球蛋白M型(IgM)抗核心抗原(HBcAg)抗体。在感染初期,病人血清中亦可呈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e抗原通常是病毒复制活跃的标记物。出现乙肝e抗原表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具有高度传染性。
●慢性感染的特征是乙肝表面抗原(同时可伴有或不伴有乙肝e抗原)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乙肝表面抗原的持续存在是发生慢性肝病并在生命晚期发展为肝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性标志。

治疗

急性乙肝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因此,治疗的目的是让身体感到舒适和保持足够的营养平衡,包括补充因呕吐和腹泻流失的液体。最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用药。不应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止吐药物。

可用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在内的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感染。治疗可延缓肝硬化发展速度,降低肝癌发病率,延长长期存活时间。只有一部分(根据所处环境和治疗标准符合情况,估计从10%到40%不等)慢性乙肝感染者需要治疗。

世卫组织建议将口服药物——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用作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与其它药物相比,这两种药很少导致耐药性,容易服用(每天一片),且副作用极小,因此仅需进行有限监测。

恩替卡韦已不受专利保护。2017年,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都可以合法采购恩替卡韦这一非专利药,但成本和可得性差异很大。替诺福韦在世界任何各地都不再受专利保护。通过世卫组织资格预审的替诺福韦在国际市场上的中位价从2004年的每年208美元降至2016年的每年32美元。

但对多数人而言,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治愈乙型肝炎感染,而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因此,大部分开始接受乙型肝炎治疗的病人必须终生服药。

在许多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很难获得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2016年,在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10.5%(2700万人)知晓其感染状况。在获得诊断的患者中,全球治疗覆盖率仅为16.7%(450万)。许多人直到肝病晚期才得到诊断。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长期并发症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造成的疾病负担很重。肝癌发展很快,而且由于治疗选用方案有限,疾病转归通常不佳。在低收入环境下,大多数肝癌患者在诊断后数月内死亡。在高收入国家,通过外科手术和化疗,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几年。在高收入国家,肝硬化患者有时接受肝移植,但成功率参差不齐。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预防办法。世卫组织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获得乙肝疫苗接种。从全球来看,婴儿乙肝常规免疫接种已有所上升(3),2017年的覆盖率(第三剂)估计为84%。2015年,五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率估计已降低到1.3%,这可归因于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下两种备选方案可任选其一:

●三剂法,新生儿出生时接种第一剂(单价疫苗),第二剂和第三剂(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分别与百白破疫苗的第一剂和第三剂同时接种;或
●四剂法,即在出生时接种一剂单价疫苗,此后接种3剂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通常与其它常规儿童疫苗同时接种。

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在得到全系列疫苗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保护程度。这种保护至少持续20年,也可能持续终身。因此,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已经完成3剂接种程序的人员进行补种。

生活在低度或中度流行国家的所有儿童和未接种疫苗的18岁以下青少年均应接种疫苗。在这些国家中,高危人群中的更多人可能受到感染,他们也应接种疫苗。这包括:

●需要频繁使用血液或血液制品者、透析患者以及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
●监狱囚犯;
●注射吸毒者;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和性接触者;
●有多个性伴者;
●医务工作者及因职业原因可能与血液和血液制品产生接触的其他人员;以及
●尚未完成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的旅行者,他们在前往乙型肝炎流行区之前应接种疫苗。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该疫苗具有卓著纪录。自1982年以来,全球共接种了逾10亿剂乙型肝炎疫苗。在许多曾有8%-15%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国家,通过接种疫苗,接种过疫苗的儿童中慢性感染率现已降至1%以下。

除婴儿疫苗接种外,实行血液安全战略,包括对所有捐献的供输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有质量保证的筛查,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在全球范围内,2013年,97%的献血得到了筛查且有质量保证,但差距依然存在。进行安全注射并消除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也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从全球来看,不安全注射从2000年的39%降至2010年的3%。此外,更安全的性行为,包括尽量减少性伴侣的数目并使用屏障保护措施(安全套)等,也可预防传播。

更多关于B型肝炎详情,请浏览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时事新闻 #健康
Next
Previous
Click here for Comments

0 comments: